
地球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
面议地球科学学院第四纪地质学
面议地球科学学院固体地物理学
面议地球科学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面议生态环境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
面议生态环境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面议生态环境学院气象学
面议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
面议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面议土木工程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面议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
面议地质工程学院地质工程
面议地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
面议地质工程学院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面议地质工程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
面议电子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面议电子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面议电子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面议电子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
面议电子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
面议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面议经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
面议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
面议应急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面议应急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面议应急管理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
面议应急管理学院软件工程类
面议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学
面议文化与传播学院传播学
面议文化与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
面议文化与传播学院文艺学
面议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面议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面议基础课教学部数学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面议体育部体育教育训练学
面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面议辅导员
面议
截止时间:2021-12-15
一、学校简介
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始建于1975年,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在校生9000余名,教职工900余人。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类型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2个,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和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0个。
学校201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培养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地震动力学与地球探测技术、地质资源与灾害地质、地下水工程与地震流体动力学、岩土地震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灾害监测技术与工程安全、灾害信息处理技术、应急技术与管理等培养方向。
面向防震减灾、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行业,逐渐形成了涵盖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的防灾减灾科研体系。近五年来,学校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等项目600多项;完成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200多项,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学校向中央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极大提高了全国校舍地震安全保障。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图书馆纸介藏书近100万余册,并拥有"中国知网""维普"等30多个电子资源数据库。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7万元,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学校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
学校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坚定不移朝着我国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目标迈进,为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2021年招聘岗位及岗位要求
(一)应聘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高,道德修养良好,遵纪守法,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
2.热爱教育事业,能全职在学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遵守国家法律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3.符合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岗位聘用的其他条件。
4.身心健康,能够胜任岗位要求。
(二)招聘事业编制专任教师35人
序号 | 用人单位 | 需求专业 | 学历条件 | 其他条件 | 联系方式 |
1 | 地球科学学院 | 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固体地物理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博士研究生 | 无 |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58412470 |
2 | 生态环境学院 | 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学 | 博士研究生 | 无 | 联系人:韩老师 联系电话:13931614180 |
3 | 土木工程学院 | 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无 | 联系人:孙老师 联系电话:18941134800 |
4 | 地质工程学院 | 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 博士研究生 | 无 | 联系人:万老师 联系电话:010-58412447 |
5 | 电子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路与系统 | 博士研究生 | 无 |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10-58412432 |
6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 博士研究生 | 无 | 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010-58412416 |
7 | 经济管理学院 | 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 博士研究生 | 无 | 联系人:袁老师 联系电话:010-61593046 |
8 | 应急管理学院 | 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类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 博士研究生 | 无 | 联系人:曲老师 联系电话:18330689500 |
9 | 文化与传播学院 | 新闻学、传播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 | 博士研究生 | 无 |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17702206536 |
10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博士研究生 | 无 |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10-61596245 |
11 | 基础课教学部 | 数学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 博士研究生 | 应届 | 联系人:王老师 联系电话:010-80843616 |
12 | 体育部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博士研究生 | 无 |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10-61596143 |
1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 博士研究生 | 中共党员 | 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电话:010-80843610 |
(三)招聘事业编制辅导员5人
用人单位 | 需求专业 | 学历条件 | 其他要求 |
党委学生工作部 |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或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关或相近专业 | 博士研究生 | 中共党员、应届 |
三、福利待遇
经考核合格,入职后,享受国家事业单位及学校工资、津贴等福利待遇,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相应奖励及绩效工资。同时享受如下待遇:
职称、学历 | 安家费 | 办公条件 | 科研启动金 | 住房 | |
教授 | 博士研究生 | 30万元 | 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 | 15万元 | 学校提供周转住房1年 |
副教授 | 博士研究生 | 24万元 | 10万元 | ||
博士研究生 | 20万元 | 5万元 |
说明:辅导员不享受科研启动金待遇。
四、招聘程序
(一)网上报名
应聘人员登录防灾科技学院公开招聘系统(http://zhaopin.cidp.edu.cn)进行报名,不接受其他应聘报名方式。建议采用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极速模式。
报名截止日期2021年12月15日。
(二)学校审核
人事处会同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进行审核。应聘人员可通过防灾科技学院公开招聘系统查询审核结果。
(三)组织考核
用人单位适时对符合招聘条件的应聘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包括试讲、面试、考察与体检等环节。
(四)学校审定
人事处整理用人单位考核结果,提交学校相关会议审定,确定拟聘人选。
(五)公示签约
对拟聘人选在学校网站和中国地震局网站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学校与拟聘人选签订接收协议。
(六)学校聘任
聘用人员完成档案专项核查并补充完善相关材料后,办理入职手续,签订聘任合同。入职时间为2021年7月15日或2021年12月31日。
五、有关事项的说明
1.应聘人员需具备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
2.博士研究生学历并取得博士学位的,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6年1月1日之后出生);博士后研究出站,年龄不超过38周岁(1983年1月1日之后出生);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须提供受聘证明),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81年1月1日之后出生);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须提供受聘证明),年龄不超过48周岁(1973年1月1日之后出生)。科研成果特别突出者或学校急需人才,年龄可放宽2岁,经二级用人单位考核后提出聘用建议,由校务会、党委会研究决定。
3.应聘专任教师岗位的博士研究生,入职后4年内应达到学校规定的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应聘的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入职后5年内应达到学校规定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引进的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履行学校规定的教师专技四级岗位职责。若未达到,学校有权利终止聘用合同。
4.试用期考核合格后一次性发放安家费。若首聘期内中途离职,或未达到上述第3条要求,由学校终止聘用合同的,须全额返还安家费。科研启动金发放时另行签订协议,不支付给个人。
5.引进人才系夫妻双方的,安家费按条件高的标准发放,不重复发放。
6.来校试讲者,我校决定聘用的,其往返交通费和入职体检费由我校承担;无法达成接收协议的,费用由应聘者承担。上述交通费指到我校驻地直线距离的硬座火车票(高铁二等座)、不超过火车票价格的飞机票或汽车票。
7.引进人员,人事档案、党团组织关系等须转入学校。学校与引进人员签订聘用合同,首聘合同期为4年,其中试用期为6个月。
8.学校现有住房只租不售,按照学校的周转房管理政策提供周转住房,第1年免租金。1年后可根据《防灾科技学院教师周转公寓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申请租住。
9.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不得提供虚假应聘材料或通过任何关系影响招聘工作,违者取消应聘和聘用资格,已被聘用的,将予以解聘。
10.对上述各条款,学校保留最终解释权。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秦老师
电话:010-61596170/61596171,来电时请说明是在高校人才网看到的信息。
传真:010-61596170
地址:北京东燕郊开发区学院街防灾科技学院人事处
邮编:101601
来源:高校人才网
http://www.gaoxiaojob.com/zhaopin/zhuanti/fzkjxy2021/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