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简称“广西科师”)为国家公办的本科院校,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试点高校,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学校;广西新建本科学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广西科技厅和来宾市人民政府共建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中关村软件园、清华大学启迪控股公司、中科曙光、新道科技等国家级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学校;国家“1+x”证书试点院校,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共1617.1亩,其中主校区来宾校区1010.1亩,柳州校区607亩。现有在校生17318人,各类留学生98人;有12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28个。
近年来,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获得广西无机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等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共8个,打造教师教育类、电气工程和电子技术类、食品与生化工程类、机械与汽车工程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经济与管理类等特色专业集群6个。学校获得自治区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项目4个,广西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学校承担广西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3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项,获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7项。
获市厅级以上科研立项326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自治区级科研奖8项;教师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89篇,被SCI、EI、ISTP引收录190篇,编写教材和著作125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区优秀社科期刊。
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打造形成了“立足师范本色、服务职教发展、培养应用人才”的办学特色。
当前,学校抢抓发展机遇,坚定走转型发展之路,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把学校建成培养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师资、职业教育师资及应用型人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一、博士招聘计划序号 | 需求单位 | 招聘 人数 | 需求专业(方向) | 联系方式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 | 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 | 联系人:韦婉 |
2 | 文化与传播学院 | 3 | 中国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新闻传播学类、艺术类、哲学类、教育学类 | 联系人:吴鹏毅 |
3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 | 工商管理类、会计与审计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经济学类、农业经济管理类 | 联系人:韦秀 |
4 | 外国语学院 | 2 |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育学类(英语方向)、学科教学(英语方向) | 联系人:李明娟 |
5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10 | 数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电气工程及电子信息类、统计学类 | 联系人:何正开 |
6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10 | 物理学类、教育学类、电气工程及电子信息类、仪表仪器及测试技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机械设计与制造类、农业工程类 | 联系人:张立邦 |
7 | 食品与生化工程学院 | 4 | 化学类,生物科学及技术类,海洋科学类,材料及冶金类,化工与制药技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类,植物生产及技术类,林学和林业工程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动物与水产类,药学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联系人:卢翠文 |
8 | 体育学院 | 3 | 体育学类 | 联系人:刘国栋 |
9 | 教育科学学院 | 7 | 教育学类、心理学类、法学类、哲学类、中国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数学类、艺术类 | 联系人:覃军 |
10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6 | 汽车与车辆工程相关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电气工程及电子信息类、职业教育学类、交通运输工程类 | 联系人:许世超 |
11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2 | 艺术类、教育学类 | 联系人:黄振中 |
12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1 | 艺术类、教育学类、哲学类、公共管理类 | 联系人:唐明军 |
序号 | 需求单位 | 招聘 | 需求专业(方向) | 联系方式 |
1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18 | 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 | 联系人:韦婉 |
2 | 文化与传播学院 | 23 | 中国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新闻传播学类、艺术类、哲学类、教育学类 | 联系人:吴鹏毅 |
3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8 | 工商管理类、会计与审计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经济学类、农业经济管理类、职业技术教育类、统计学类 | 联系人:韦秀 |
4 | 外国语学院 | 15 |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育学类(英语方向)、学科教学(英语方向) | 联系人:李明娟 |
5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59 | 数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电气工程及电子信息类、农业工程类、兵器科学与技术类、统计学类 | 联系人:何正开 |
6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38 | 电气工程及电子信息类、仪表仪器及测试技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农业工程类、教育学类、物理学类 | 联系人:张立邦 |
7 | 食品与生化工程学院 | 10 | 化学类,生物科学及技术类,材料及冶金类,化工与制药技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植物生产及技术类,药学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生物),学科教学(化学、生物) | 联系人:卢翠文 |
8 | 体育学院 | 16 | 体育学类 | 联系人:刘国栋 |
9 | 教育科学学院 | 58 | 教育学类、心理学类、艺术类、法学类、哲学类、中国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数学类 | 联系人:覃军 |
10 |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45 | 汽车与车辆工程相关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电气工程及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工程类 | 联系人:许世超 |
11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15 | 艺术类 | 联系人:黄振中 |
12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6 | 艺术类、教育学类 | 联系人:唐明军 |
13 | 纪检监察室 | 2 | 法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联系人:李长英 |
14 | 党委宣传部 | 1 | 新闻传播学类、中国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哲学类、法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历史学类、政治学类、教育学类、广播电视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广播电视、中国史 | 联系人:杨琪 |
15 | 党委武装部(保卫处) | 1 | 军事学类、政治学类、历史学类 | 联系人:曹磊 |
16 | 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职改办) | 2 | 中国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新闻传播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哲学类、法学类、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统计学类、会计与审计类、民族学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联系人:陆宏花 |
17 | 教务处 | 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教育学类、中国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历史学类、数学类、公共管理类、统计学类 | 联系人:林小芬 |
18 |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 1 | 教育学类、中国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数学类、统计学类 | 联系人:程茂华 |
19 | 校团委宣传部职员 | 1 | 艺术学类(音乐或舞蹈方向)、新闻传播学类、中国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教育学类 | 联系人:韦怡 |
20 | 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 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教育技术(网络方向、信息技术方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 联系人:陈杰波 |
21 | 学报编辑部 | 2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政治学类、哲学类、中国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新闻传播学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心理学类、法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职业技术教育类、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统计学类、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民族学类、公共管理类、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 | 联系人:卓艳艳 |
22 | 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专任教师 | 1 | 心理学类 | 联系人:曹玉 |
22 | 专职组织员 | 13 | 中国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新闻传播学类、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哲学类、心理学类、法学类、物理学类、电气工程及电子信息类、艺术类、化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职业技术教育类、机械设计与制造类、电气工程及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类、数学类、工商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经济学类、体育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民族学类、公共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生物科学及技术类、地理科学类、环境科学类、林学和林业工程类。 | 联系人:梁玉莹 |
23 | 辅导员 | 4 | 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社会学类、政治学类、民族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教育学类、体育学类、职业技术教育类、中国汉语言文学及文秘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历史学类、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及技术类、地理科学类、心理学类、统计学类、机械设计与制造类、电气工程及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交通运输类、环境科学类、林学和林业工程类、工商管理类、会计与审计类、公共管理类、艺术类 | 联系人:林延 |
24 | 留学生辅导员 | 1 | 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社会学类、政治学类、教育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历史学类、数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 | 联系人:付俊红 |
全职引进的人才,落实事业编制,除享受正常工资福利待遇外,学校提供税前住房补贴、安家费、人才补贴、人才储备金和科研启动费,具体标准如下:
(一)人才引进待遇
1.引进方式一:
(1)第一人才:
具有博士学位的正高级职称人员:住房补贴100万元;安家费20万元;科研经费理工科30万,文科15万;人才补贴1.8万/年;人才储备金3.6万/年。
(2)第二人才:
正高级职称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职称人员:住房补贴80万元;安家费15万元;科研经费理工科25万,文科10万;人才补贴正高级职称人员1.2万/年,博士6000元/年;人才储备金2.4万/年。
(3)第三人才:
博士研究生:住房补贴70万元;安家费10万元;科研经费理工科20万,文科8万;人才补贴6000元/年;人才储备金1.2万/年。
以上三个人才服务期为6年。
2.引进方式二:
三个人才以任务定薪酬(25-50万元),不约定服务年限。
3.报销招聘过程中的交通住宿费,招聘体检费由学校全部承担。
(二)一般人才引进待遇
(1)紧缺专业的副高职称人才和硕士研究生给予住房补贴10万元、安家费3万元。最低服务年限为6年。
(2)非紧缺专业的副高职称人才给予5万元补贴;非紧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给予一次性1万元补贴。最低服务年限为3年。
(3)报销 1 次招聘过程中产生的交通住宿费;考核合格聘用的,再报销 1 次交通住宿费;招聘体检费由学校全部承担。
四、联系方式联系人:陆宏花联系电话:****
邮箱:**;*****(应聘者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名,将个人应聘材料发送到各需求单位邮箱。应聘邮件标题:姓名+学历学位+专业+应聘单位名称+中国科学人才网。 )
地址:广西来宾市铁北大道966号
邮编:54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