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默认职位
面议






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公司,2015年6月10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将下属的疏浚板块进行整合,组建了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疏浚注册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注册资本117亿元,主营疏浚,填海造地,与疏浚相关的水利、环保和海洋工程、海事服务以及水运勘察、设计业务。截至2014年底,公司旗下耙吸挖泥船的总舱容及绞吸船的总装机功率居全球首位。中交疏浚的创立,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公司正式开始运营。
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公司简介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国家战略性企业之一。
中交集团于2006年12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交易,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境外整体上市的特大型国有基建企业。
2016年,中国交建居《财富》500强110位;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11连A”、综合排名第4名。
中交集团拥有60多家家全资、控股子公司,15家参股公司,业务足迹遍及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及港澳特区和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交股份是中国最大的港口设计及建设企业,中国领先的公路、桥梁设计及建设企业,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疏浚企业,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中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中国最大的国际设计公司。
二、中交疏浚研究中心发展大事记:
2011年11月3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发改办高技〔2011〕2676号文)同意组建“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12年6月4日, “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登记。
2013年7月,公司正式运营,本部位于上海。
2014年,公司获批“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公司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
2016年6月,疏浚研究中心成功申报“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试验基地”
2016年8月,疏浚研究中心定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立项项目。
2016年9月,疏浚研究中心按国家发改委两项批复相关要求完成了创新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正式通过验收。
2016年12月,疏浚研究中心通过验收,完成筹建期工作,正式授牌运营。
2017年7月,浦东新区为疏浚研究中心授予“浦东雏鹰创训营基地”铜牌。
2017年12月,承办第5届水利工程国际技术会议(CHE2017)。
2020年1月,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20年10月,获批设立上海市博士后工作站。
三、中交疏浚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和中长期规划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公司的任务方向是: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行业发展需求,建立疏浚共性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发、验证和工程化平台,开展高效节能疏浚技术、先进疏浚机具与部件、疏浚监控自动化和优化技术、疏浚土有益利用及环保疏浚技术、关键疏浚设备等的研发和产业化, 推进相关技术标准研制,加强重大科技成果的系统集成和推广应用,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带动提升我国疏浚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公司中长期规划:(1)提高行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完善产学研用体系,带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的技术融合和创新,实现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国产化及标准化。
(2)强化产学研用能力,形成产业集群——建设国际一流、综合型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逐步涵盖检测、设计、咨询、教育、培训、工艺推广等;
(3)推进有重大市场价值的关键成果产业化——包括高效、节能、环保的核心疏浚工艺技术,高性能泥泵、耙头、绞刀等拳头产品,自动控制系统及智能优化系统,疏浚土有益利用及环保疏浚技术等;
(4)扩大技术交流,培养一流人才——培养高端人才,促进联合开发、区域合作、成果转化。
四、疏浚研究中心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及规范和技术标准
公司获得科技奖项54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3项。
公司主编/参编专业技术标准44项,其中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8项(耙吸挖泥船疏浚监控系统(GB/T ****等),行业标准4项(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JTS207—2012)等),地方标准2项,中交企业技术标准25项。
自2013年至今,公司共取得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0项。
发表科技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63篇。
五、疏浚研究中心近年承担的重大科技研发项目
承担重大科研项目171项:发改委项目3项(污染底泥原(异)位处理技术与装备研发及验证平台上海环保疏浚基地、耙吸船模拟仿真平台、基于北斗兼容系统的工程船舶智能位置服务平台研制);工信部、财政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4项(3万m3级耙吸式挖泥船自主研发、大型抓斗式疏浚工程船及抓斗设备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新一代智能挖泥船无人操控自动挖泥控制系统、疏浚船舶智能作业系统开发);交通运输部科技研发项目及西部项目15项(疏浚饱和密实粉土切削机理研究、潮汐河段护底软体排结构稳定性及余排计算研究等) ;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1项(青草沙水库浮泥特性及清淤技术研究) ;科技部项目7项(径潮流河段深水航道高效节能疏浚装备研究与示范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项目1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1项(基于侧振减阻的吸力式基础沉贯纠偏机制与试验研究);中国交建科技研发项目30项;中国交建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1项;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项目28项;横向项目80项。
六、公司人员配置
公司现有正式员工260人,同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团队,其中:中心现有科研人员102人,主要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公司拥有教授级高级职称7,高级职称50人,中级职称63人。
七、薪酬待遇
1、应届生薪酬(不含福利)
薪酬面议。
2、社会保险
序号 | 内容 | 企业比例(%) | 个人比例(%) | 小计(%) |
1 | 养老保险金 | 20 | 8 | 28 |
2 | 医疗保险金 | 9.5 | 2 | 11.5 |
3 | 失业保险金 | 0.5 | 0.5 | 1 |
4 | 工伤保险金 | 0.28 | 0.28 | |
5 | 生育保险金 | 1 | 1 | |
6 | 住房公积金 | 7 | 7 | 14 |
7 | 补充公积金 | 5 | 5 | 10 |
8 | 补充医疗保险 | 2.5 | 2.5 | |
9 | 企业年金(入职后1年) | 5 | 1 | 6 |
10 | 合计 | 50.78 | 23.5 | 74.28 |
3、福利
非上海户籍员工报到后,公司提供住宿,自行解决住宿问题的发放住房补贴每人每月3000元,为期五年。
新进员工试用期6个月内,公司发放交通费每人每月400元,通讯费每人每月150元;6个月转正后,公司发放交通费每人每月800元,通讯费每人每月300元。
公司每年发放服装费5000元,另有书报费、高温费、工会礼包等其他福利。
各类福利补贴前五年约60000/年。
4、上海市户口
(1)公司为当年入司的博士学历员工解决上海市集体户口,满足上海打分落户的应届毕业生,可参考《2017年非上海生源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进行打分落户。
(2)公司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入司两年并满足《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非沪籍员工可以协同家属一同落户。
八、简历投递方式及截止日期
简历投递邮箱:**
简历内容:个人简历、在校成绩、项目经历、论文资料、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和其他相关证书;
联系电话:********;